“烟花”“灿都”台风都带来了不小的灾害,近日再次进入梅雨季节。
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降雨天气,不少低洼地区会出现小面积洪涝情况。
对于自然灾害,我们无法避免。但对灾难之后会发生的灾难要及时预防。
古人云:大灾之后有大疫。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。
暴雨洪灾之后,饮用水供应系统可能被破坏,导致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。
在水灾发生时,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、马、羊、猪还有人人讨厌的老鼠接触机会增多,可能传播给人。
人们为了生存,可能被迫饮用非清洁水源(如被污染的地表水),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、动物尸体等有害物质所污染。
特别是严重的水灾,群众较长时间受洪水围困,就容易爆发肠道传染病流行。
比如7月河南千年不遇的暴雨,由于规模大,涉及人群多,难免救援不及时,这就导致很多人食物短缺。
特别是在古代灾害严重,当时统治者往往救灾不力或者直接放弃救灾。
人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贮存食品,很容易造成食品发霉质,但为了生存又只能如此。
这样就会导致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。
洪涝灾害会造成居住条件的大规模破坏,房子和车子都会被淹没。
人们一开始只能露宿,接着在简陋的棚屋中居住生活,或者在一些体育馆、图书馆等场所避难,这样就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拥挤。
露宿使人们易于受到蚊虫等吸动物的叮咬,这样虫媒传染病的发病可能会增加。
既然以了解洪涝灾害后可能带来的灾难,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。
饮用水卫生保护
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,搞好饮水卫生。
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。
对集中式供水,严格按水厂标准消毒。
对分散式水源,如对井水、山溪水等混浊水须消毒后饮用。
饮食卫生
杜绝“病从口入”,严格做到“十不”:
即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;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;不吃霉变的食物和糕点;不使用污水洗瓜果、碗筷;不喝生水;不将生熟食品混在一起;不搞集聚和野餐活动;不用脏水漱口;不吃生、冷食品或凉拌菜;不共用毛巾和牙刷。
环境消毒
洪水退后环境消毒特别重要,强调要先清淤泥,后消毒,淤泥不清消毒效果就不佳。
阴雨天气,异味四溢,消毒必须跟上。
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內外环境清理,及时清除处理垃圾、人畜粪便,开展內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,做到洪水退到哪里,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。
蚊虫消杀
水灾过后注意灭蚊、死蝇、灭鼠:天一放晴,杀虫必须进行,做好灭蚊防蚊,防蝇灭蝇,防鼠灭鼠。
粪缸、粪坑、下水道、积水区投药灭幼;室用苍蝇灭蝇,食物用防蝇罩遮罩;蚊蝇多的地方可采用药物毒杀。